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掉東掉西、記不得熟人名字,只是老了而已?台灣失智症協會今(23)天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結果,發現超過5成台灣民眾不了解什麼是「失智症」,甚至高達7成受訪者誤將失智徵兆當成正常老化現象,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期。
這項「認識失大調查」共針對全國1016名、20歲以上民眾進行,結果發現,高達7成的受訪民眾誤將「失智徵兆」視為「正常老化」現象,而且只有3.3%民眾自認為很了解失智症。
調查還發現,有13.4%的民眾沒聽過失智症;另有近2成的民眾不認為失智症是可以防止或減緩退化的,且有同樣比例的人回答,不會帶失智長者出門,並認為失智者不再享有生活樂趣。
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,調查結果令人憂心,對失智症不了解,不僅在未確診之前,個人及家庭可能先得承受一段相互的折磨及關係上的破壞,失智患者也可能因此錯過了早期治療的先機,加速失智長者的功能退化。
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其實有警訊,包括: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,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,像數學老師加減常出錯、英文老師不知「book」是什麼,搞不清今天是幾號,操作微波爐、遙控器、提款機出現困難等。
湯麗玉強調,國人常因為對失智症片斷的認識,而害怕就醫確診,或以為失智是絕症而放棄治療,不但延誤了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,也妨礙其他社會資源介入、分擔家庭照顧壓力的機會,事實上,許多研究已證明患者愈早確診接受治療、增加社會互動,家屬及早接受照護訓練,可以改善患者功能,更能減輕照顧壓力。
非藥物療法方面,台灣失智症協會推動社區化服務「瑞智學堂」8年以來也發現,失智長者藉由參與活動,變得喜歡出門,功能退化也延緩,台灣失智症協會鼓勵家屬應該正確認知失智症,尋求協助,才是對患者最好的決定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Gaza Blitz - Turmoil And Tragicomedy At The BBC.
留言列表